大家好,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,元青花如何鉴别真伪,元青花真假鉴别方法,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元代的釉里红瓷器和同一时期的青花瓷相比较器型上小得多,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为两种器型:一种是古朴大气的器物,直口圆肩,鼓腹下斜收,近底外杨,浅圈足;另一种为外销瓷,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方,器型较小、有圆罐、方罐等ag真人官网平台。
2、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,瓷质坚实厚重、致密,大件成灰白色,小件胎白度高,接胎的痕迹很明显,修胎不太规整,胎体略显粗糙,常见一些大小不均匀的黑褐色沙粒,底足的中心部位有小乳丁状钮,也让器物呈现出复古的意境。
3、釉里红的釉色分为两种,一种为淡青色或者灰白色,釉面平整,釉色晶莹光洁,有玻璃质感,成色鲜艳,纹饰清晰。第二种成色不稳定,显现浅红、深红夹杂灰色,花纹晕散飞红,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材料的烧制温度不均造成的。
4、釉里红的绘制方法有两种:线绘、拔白、涂绘,元代早期采用涂抹的方法,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,形成红底白花;或者刻画的纹饰上填红,形成白底红花。纹饰题材丰富,有动植物和人物情景。元代后期的作品多为线描绘纹饰釉里红,技法单一,勾勒加简单的点染。
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。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,具有构图满密、层次丰富、绘画工整的特点。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,瓶、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,纹样有主宾协调、繁而不乱的特点,图案题材丰富多样,以人物故事,缠枝花卉、鱼藻、莲池、双凤花卉、开光折枝、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,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,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,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,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,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。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,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,纹样构图较简单,绘画较粗率,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。
元青花瓷瓶、罐内壁多不施釉,内壁为砂胎,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,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。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,故有毛糙感。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~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,粗细大小不规则,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。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,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,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,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,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。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,发出亮光,也称阴阳光点。
元代青花瓷瓶、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,足底宽厚,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,挖足有浅有深,多为挖浅足。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,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,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。瓶、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,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,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,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。瓶、罐足底多有旋痕纹,呈火石红及赭红色,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,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,并有自然炸开状。
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,瓶、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,也有显出鸭蛋青色,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、浅淡蓝色,或偏黄褐等色。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、罐之类显色明显,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、湿度、温度、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。元代中早期(延祜期)瓶、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,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,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。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、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,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,小气泡多,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。
第一档是人物故事图案,未来价位应该在1---5亿人民币之间,其中3---5亿人民币的,如鬼谷子罐、昭君出塞罐、尉迟恭罐以及有学术价值的其他瓶罐。1----3亿人民币的,如西厢记罐、锦香亭罐、百花亭罐、三顾茅庐瓶、追韩信瓶等。
第二档是云龙纹鱼藻纹及其他瑞兽纹瓶罐,未来价位在6000----12000万元。其中云龙纹处于高位。
第三档是花草纹,未来价位在3000----8000万元之间,其中牡丹纹处于价格高位。